工业城市整体视野下的工业遗产价值认知与保护体系——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为例
2024-02-21摘要
机器化工业因聚集效应而形成工业城市,文章以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为例,从工业城市整体视野来研究工业遗产价值与保护体系。首先,结合文献、档案、地图等,厘清工业城市兴起的背景、选址、规划布局及演变过程;其次,提取工业城市主要的产业链,围绕产业链对重要工业遗产展开调查;接着,将工业城市视作一个整体,分别站在国家、地区、城市层面,从历史、技术、社会、景观、情感等多维度分析提炼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分解其价值表述,建立与重要工业遗产相对应的关系;最后,以产业链为“主干”,以工厂核心工艺流程为“分支”,建立城市层面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围绕核心价值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业遗产阐释与展示体系。
作 者
侯 实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讲师,复旦大学国土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城乡遗产研究室主持
苏艳萍 开远市文物管理所所长、副研究馆员
普同妹 开远市文物管理所文博管理员
白成明 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学院(英国)硕士研究生
孙中维 米兰理工大学城市建筑与建设工程学院(意大利)硕士研究生
自20世纪50年代英国率先提出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保护以来,各国均在探索基于不同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工业遗产研究以及保护与利用方法。与其他类型的文化遗产相比,工业遗产除了具有工业生产技术与流程的独特性之外,因产业链集聚形成相对集中的工业城市也是其典型特征之一。本文从工业城市的工业遗产调查开始,提炼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建构保护与阐释体系。
01
为什么要从工业城市角度
研究工业遗产
工业革命之后,机器化生产成为主导,因工业产业聚集形成的工业城市,与自给自足的手工业时代产业相对分散的古代城市完全不同。从中国工业发展历程来看,无论是清末“洋务运动”引进机器生产而形成的近代工业城市,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围绕苏联援助的156个重点项目而建设的现代工业城市或城区,工业化催生了一大批产业集中的现代工业城市。“城市建设成为工业化的附属品,工业成为主导城市发展的主要力量,从而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方向”。反之,某个工业企业从兴起、鼎盛、衰落到再发展,除了与企业自身的资本、设备、技术、产品、人才、市场等息息相关之外,也与其所在城市的资源、区位、交通等要素相关,更与国家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与转型的时代背景有关。因此,要研究工业遗产,需要将其置于工业城市和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其选址与布局、发展与演变、兴盛与衰落背后的内在动因。
从工业遗产保护的视角来看,目前在确定保护对象时,仍然按照文物式的“点”状保护逻辑,主要依据单处工业遗产的历史是否悠久,是否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相关,工业建筑和设备在技术、审美方面是否具有代表性等标准来判断。而基于工业城市的整体视野,从工业城市形成、演变的内在逻辑思考“工业遗产对于一座工业城市到底意味着什么”的研究较少。因此,提炼出的工业遗产价值不够全面,没有建立城市层面的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体系,“点”状的工业遗产保护无法彰显工业城市的底蕴、文化和精神。
开远市位于云南省红河州,是西南边陲一座小型工业城市,现有城市空间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与工业发展密不可分,具有我国近现代工业城市的典型特征。本研究通过查阅地方志、工业志、工厂厂志、城乡建设志、城市规划档案等,梳理出开远市城市发展与建设的四个不同历史时期(表1),将不同时期的城市影像,尤其是历史地图和卫星图进行比对,再结合各工业厂区、生活区的实地调查,绘制开远市城市历史空间演变示意图。从图1中可以看出,城市因工业发展的需要沿铁路和河流向南北两端生长,形成一种典型的线性工业城市布局。
表1 开远市城市发展与空间演变分期
Tab.1 Staging of urban development and spatial evolution in Kaiyuan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开远市城乡建设局编印的《开远市城乡建设志》整理
图1 开远市城市历史空间演变示意图
Fig.1 Schematic map of the evolution of historical space in Kaiyuan
注:底图来源(左)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史研究所(MPIWG),(中)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图片数据库,(右)谷歌地图(Google Earth)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通过工业遗产普查发现,开远市历史上曾有700余家工业企业,门类齐全。由于地处云南边陲,工业企业虽然有兴衰变化,但工业一直是开远城市的主导产业。因此,工业遗存较多,共有140余处。代表性的有滇越铁路(含沿线车站、桥梁、隧道等)、鸟格煤矿、小龙潭煤矿、大庄煤矿、南桥水电站、开远发电厂、开远水泥厂、解化厂、红磷厂、糖厂、林机厂、果酒厂、食品公司、造纸厂、飞鱼泽电站、小龙潭电厂等。
与中国大中型工业城市的工业遗产相比,开远市的工业遗产无论是历史、工业规模、技术先进性、历史贡献、建筑艺术性,还是与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关联度都不够突出。如果仅从单一工业遗产价值的角度去评估,从而决定它们是否值得保护,显然是不够的,只有站在工业城市整体视野进行全面调查与研究,将其置于中国近现代工业化的大背景下去思考,才有可能找准开远工业遗产的定位,准确提炼其核心价值。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的开远市也面临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困境,如果不加区分地保留全部140多处工业遗存,既不现实,也无必要。如何从纷乱的工业遗存中遴选出对开远城市具有重要价值的工业遗产,是开远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需要从城市尺度研究工业遗产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整体价值评估,建立保护与阐释体系。
02
工业城市的工业产业链提取
工业城市的规划与布局、工业企业的建筑与设备等是工业发展的“显性”结果,工业发展的“隐性”逻辑则是“产业链”。机器生产虽然节约了大量人力,降低了生产成本,但也导致竞争更加激烈。占据原料、能源、水源或港口、码头、铁路运输优势的城镇更具竞争力,在生产、运输、贸易等环节形成相同产业链或上下游产业链的汇聚,进一步降低成本,久而久之,便形成工业城市颇具竞争力的“产业链”。从中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程来看,除了“三线”建设时期的工业城镇因国防战略纵深的需要,按照“靠山、分散、隐蔽”与进洞的原则选址分散外,其他时期多集中布局,形成工业城市或城区。如个旧市拥有丰富的锡矿,建立以采矿、冶金为主的产业链;上海、天津等城市拥有海港和内河的运输优势,武汉市有长江航运优势,因此沿江河建成门类齐全的近代工业城区。
开远市近现代工业的兴起,一是1910年建成的滇越铁路,连通了昆明和越南海防港;二是以小龙潭为代表的煤矿储量丰富,为现代工业提供了能源和原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促进云贵高原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有计划地在开远市投资建成以“煤矿—煤电能源—煤化工—煤建材”为主的工业产业链。煤矿是开远市所有工业的基础,不仅为工业生产提供煤电能源,还为煤化工提供合成氨作为原料,又依托优质石灰石矿煅烧水泥,形成煤建材产业。此外,开远市还依托丰富的甘蔗资源,建立由“制糖—造纸—酒精”构成的次要产业链。在每个细分产业上,又包含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若干工厂(图2)。
图2 开远市工业城市产业链系统及主要工厂图
Fig.2 Diagram of Industrial chain system and main factories of Kaiyuan industrial city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3
基于工业城市产业链的
工业遗产调查
对工业城市而言,从产业链出发开展调查,可以有效区分哪些工业遗产对这座城市是重要的,综合考量工业产业链上各个工厂的建成时间、工业规模、行业贡献、技术水平、重要历史事件与人物等多重因素,确定重点调查对象。开远市的140余处工业遗存中,在主要的产业链上,重要的煤矿业有小龙潭煤矿、鸟格煤矿,大庄煤矿次之;重要的煤电能源业有开远发电厂,小龙潭电厂次之;重要的煤化工业有解化厂、红磷厂;重要的煤建材业有开远水泥厂;重要的交通运输业有滇越铁路及车站。此外,南桥水电站是个旧市锡矿产业链上最早的水电能源企业,开远糖厂是在云南省有重要影响力的制糖—造纸—酒精产业链上的重要企业,也应作为重点调查对象。
由于工业生产需要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每座工厂内会保留不同时代和不同功能的分厂、车间,不同历史时期的设备、设施,有的属于生产主要产品的核心工艺流程,有的属于辅助工艺流程。从城市的产业链入手,有助于确定重点工厂的核心工艺流程,再结合历史、技术、艺术、景观等方面的研究,确定需要重点保护的遗产要素。以开远市为例,从煤矿—煤电能源—煤化工—煤建材的工业产业链上,分别选取小龙潭煤矿、开远发电厂、解化厂、开远水泥厂作为代表企业,分析其选址原因、建造过程、主要产品、核心工艺流程、技术特点及历史贡献等,再从现状遗存中筛选具有遗产价值的对象(表2)。
表2 开远市主要工业产业链上代表性工业企业
Tab.2 Representative industrial enterprises along the main industrial chains of Kaiyuan
资料来源:笔者自制
通过文献梳理,结合现场调查,再与历史卫星图进行比对,可以看到各个工厂空间格局的演变过程(图3—图5)。根据对不同工厂核心工艺流程与辅助工艺流程的研究,认识现存建筑、设备与工艺流程的对应关系,区分依然在运行的生产线与停产废弃的工业遗存,重点调查核心工艺流程中的建筑物、构筑物、机械设备、运输设施、取水设施,典型的工业景观,生活区中的重要建筑,以及工业档案、工业口述史等。
图3 小龙潭煤矿历史变迁对比图
Fig.3 Comparison of historical changes of Xiaolongtan coal mine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4 驻昆解放军化肥厂历史变迁对比图
Fig.4 Comparison of historical changes of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Kunming Garrison fertilizer plant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图5 开远水泥厂历史变迁对比图
Fig.5 Comparison of historical changes of Kaiyuan cement plant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4
工业城市整体视野下的
工业遗产价值评估
从单一工业遗产来看,开远市的工业遗产价值在全国的工业遗产中并不突出,但从工业城市整体视野来看,开远市的工业遗产具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价值。
4.1 历史价值
开远市的工业遗产完整地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滇越铁路全部由法国人投资兴建,采用国外机车、设备,是我国早期山地铁路建设发展的代表;由云南矿业公司投资建设的南桥水电站、鸟格煤矿,同样采用国外机器设备,见证了近代滇南锡矿、煤矿、水电等民族工业艰难起步的过程;由苏联援建的“156个项目”之一的开远发电厂一期工程,采用苏联设备,由军队院校集体转业建设的解化厂,采用苏联、捷克等国家的生产设备,开远水泥厂1号、2号窑生产线从德国采购,见证了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以及中国国家重工业体系快速创立过程;各大工厂保留的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末国产的生产线、设备等,见证了中国工业自力更生的艰难历程。每一台设备产地的背后,体现出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对工业设备与物资生产、销售的统筹及调配历史。开远市几乎所有工业企业都经历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制等政策落地的过程,既有红磷厂、解化厂、水泥厂等转型成功的经验,也有糖厂等转型失败的教训,是国家工业改革历程在基层的缩影。其中,红磷厂助力云天化集团,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效磷复肥生产企业。
4.2 历史价值
开远市的工业遗产见证了其为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滇越铁路连通了昆明与越南海防港,使云南省由封闭的内陆省份变为开放的前沿,带来近代社会的变革;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南桥水电站、开远发电厂为个旧市的锡矿业提供重要的电力能源,促进个旧市锡业的发展;开远发电厂的发电量曾一度占滇南电网发电总量的81%,满足滇南工业生产和生活的用电需求;小龙潭煤矿为云南省提供大量的煤炭能源;解化厂、红磷厂生产的氮肥、磷肥等,满足云贵高原农业生产的化肥需求;开远水泥厂生产的高品质水泥,持续为滇南乃至云南全省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提供重要建材。发电厂、解化厂、红磷厂、水泥厂、糖厂在云南省的工业体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为云南全省乃至东南亚地区培养和输送大量的工业技术人才,是云南省现代工业的摇篮之一。
4.3 技术价值
开远市的工业遗产记录了清末至今我国工业技术从全盘引进到自主生产,再到创新引领的演变过程。如滇越铁路的钢结构桥梁、水泥隧道设计、建造技术及主要建材,均依赖进口;南桥水电站最早的两台水轮机和发电机组是从德国进口;开远发电厂的发电机组,解化厂的鲁奇炉、铜洗塔与碱洗塔,水泥厂的破碎机,小龙潭煤矿、解化机械厂的机床等设备,也都是从国外引进。在苏联撤销援助后,开远市开始自力更生探索技术发展,各大厂普遍采用来自全国各地生产的设备,很多技改项目是自行设计、安装。最典型的是开远水泥厂利用褐煤成功煅烧出高标号水泥熟料,体现出中国工业技术在学习、探索中逐渐走向成熟。改革开放后,开远市在继续引进国内外先进工业技术的同时,更注重自主研发。小龙潭煤矿试验成功连续开采工艺;解化厂试验成功甲醇转化制汽油工艺,研发出碎煤熔渣加压气化技术,见证了中国工业技术的创新与引领。
4.4 社会价值
开远市的工业遗产是开远工业城市精神的载体,凝聚着百年来数代开远人为工业奋斗的集体情感与记忆。工业发展促使开远市转型为现代化工业城市,各大工厂配套建设的医院、学校,带动了医疗、教育、体育等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工程、市政、环卫、城市管理等事业的长足进步,极大地提升了开远的城市竞争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西方技术封锁和苏联撤销援助的困境,开远市通过两三代人的艰辛努力,逐步建立起重工业体系,凝练出“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工业精神;通过不断地自主探索与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规模,节能降耗,治理污染,在国家工业体制改革中敢为人先,摸索并完善管理制度,凝练出“开拓创新”的工业精神;开远因工业而汇聚全国各地人才,又因对外支援而向各地输送人才,形成包容性极强的人文氛围,凝练出“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几代开远人的生活都与工业息息相关,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协作精神与熟人社会以及自我认同感,都是这一历史时期重要的集体生活记忆。
综上所述,工业城市整体视野下开远市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可以表述为:开远工业遗产见证了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的历史进程,见证了开远工业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贡献,记录了我国工业技术从引进到创新、引领的过程,是开远工业城市精神的载体,凝聚着集体记忆与情感。将核心价值进一步分解,可分别对应开远城市中的重要工业遗产,这是支撑开远市工业遗产整体价值的载体。反之,单处工业遗产可以印证一项或多项价值,但不能代表其工业遗产的全部价值。开远市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比单处工业遗产的价值内涵更加全面、丰富,这也是从工业城市整体视角研究工业遗产价值的意义所在(图6)。
图6 开远市工业遗产价值体系示意图
Fig.6 Schematic diagram of Kaiyuan industrial heritage value system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5
工业城市视角下工业遗产的
保护与阐释体系
基于工业遗产的整体价值评估,以工业城市工业产业链为“主干”,以不同工厂核心工艺流程为“分支”,建立城市层面的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确定不同层级的保护对象,采取多样化的保护与利用策略。
5.1 主要工业生产区或交通设施
开远市以“煤矿—煤电能源—煤化工—煤建材”为主要产业链。因此,小龙潭煤矿、开远发电厂、解化厂、红磷厂、开远水泥厂应作为工业遗产重要保护对象。交通运输业中的滇越铁路及开远火车站,是影响开远市工业城市定位和工业布局的重要因素;南桥水电站年代早,是个旧市锡矿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作为重要的保护对象。
围绕工业产业链,小龙潭煤矿的核心工艺是煤炭开采和运输,开远发电厂的核心工艺是煤电转化,解化厂和红磷厂的核心工艺是制备原料气和化肥合成,开远水泥厂的工艺核心是水泥煅烧,要围绕这些核心工艺流程确定各厂的保护对象,重点保护具有重要历史见证和技术进步价值的工业设备、建筑、景观、档案等。
目前,开远发电厂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桥水电站已被公布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与滇越铁路相关的医院、机车库、巴杜署等洋房已被公布为开远市文物保护单位;解化厂鲁奇炉、鸟格煤矿已被列入文物保护点。此外,对于红磷厂“半水—二水”装置,解化厂尾气处理装置、合成塔,水泥厂破碎机等仍在生产中的重要生产线、设备,企业应具有提前保护意识,避免停产后遭到破坏或售卖。小龙潭煤矿的矿坑景观会随着开采而持续变化,待停产后可以考虑建成矿坑遗址公园。
5.2 次要工业生产区或交通设施
重要工业遗产中的次要工艺流程,如提供蒸汽和电力的解化厂热动力分厂,维修设备的机械厂,小龙潭煤矿架设的输煤线,开远水泥厂的碎矿装置、石灰石输送带等,可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设备作为保护对象。而水循环冷却系统、余热发电系统、污水处理系统等,是大部分厂矿都有的辅助工艺流程,原则上不应作为保护对象,若经过研判,确有重大历史、技术价值的,也可列入保护名单。
制糖—造纸—酒精是开远工业的次要工业产业链,颇具代表性的是开远糖厂,可选择代表性建筑、设备作为保护对象。长虹桥建于1961年,是打通公路运输的关键,桥梁本身是国内最大的单跨敞肩石拱桥,已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滇越铁路上保留的桥梁、隧道、火车站等是铁路整体的组成部分,已列入文物保护点。
5.3 工业生活区与口述史
在工业城市整体视野下,工业生活区、工业记忆(口述史)也应纳入工业遗产整体保护体系。计划经济时代,每个工厂自成组团,有配套的生活区,厂与厂之间的合作、联谊、竞赛等构成工业城市主要的社会生活,这是人类城市史上独特的社会形态。对开远而言,主要工业生活区内的礼堂,代表性住宅、医院、学校、花园等,都应加以保护。此外,还要尽可能用文字、视频等手段记录工业生产、生活的口述史(图7)。
图7 工业城市视野下开远工业遗产保护体系示意图
Fig.7 Schematic diagram of Kaiyuan industri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syste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ustrial city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开远市正在利用开远发电厂停产后的厂房建设工业博物馆。对于博物馆的展示主题,不应一味强调开远工业的历史有多久远、技术有多先进、设备有多精美、贡献度有多大,而应将主要的传播对象确定为开远本地人,紧紧围绕工业遗产的核心价值进行阐释,呈现开远工业独特的历程和特征,展示开远市的工业文化与精神。根据工业城市视角下工业遗存的整体价值与保护体系,可以将工业博物馆作为城市工业遗产价值阐释的总纲,其他重要工业遗产依据所承载的价值主题辟出陈列室,在重要的建筑设备处增加说明牌,形成“展示点”;重要工厂内部,按照核心工艺流程串联成“展示线”,厂与厂之间按照主要工业产业链串联成“展示线”;在城市层面形成以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为核心的“展示面”。
06
结语
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工业城市密不可分。从“工业城市”层面研究工业遗产,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整体研究视角,以城市主要工业产业链与工厂核心工艺流程为主线,对工业遗产进行调查与研究,寻找工业遗产之间的关联,分析工业兴衰背后的动因,置于国家工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从工业城市整体视角提炼工业遗产的价值,分层级确定保护对象,建立城市层面的工业遗产保护与阐释体系,对于彰显并延续工业文化和精神、振兴老工业城市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致谢:
本研究是基于开远市文物局委托的《开远工业遗产价值评估研究》相关成果。参与工业普查和价值研究的人员众多。感谢红河州文物管理所朱云生、陆钢、朱江、李函,红河州博物馆李峰,开远市文旅局陈秋圻、张超、卢朝富、杨国伟、甄明,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沈平冰清,昆明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杨毅、曾巧巧,化学工程学院李艳红等,以及各企业陪同调研并现场讲解的工人们为本研究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