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首页 最新文章 北京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分异研究及应用实践

北京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分异研究及应用实践

2025-08-21

摘要
责任规划师制度是北京市适应当前城市发展背景下的关键制度创新,具有助力城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作用。然而,北京市乡镇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乡镇地区的复杂环境使得乡镇责任规划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面临挑战。鉴于此,文章在对北京市乡镇地区展开丰富调研的基础上,搭建起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聚焦不同发展类型乡镇的差异性,根据四种乡镇类型,演绎出技术咨询审查、政策资源整合、主体信息协调和内生潜力挖掘等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分异化运行系统及其综合应用实践,有助于明确乡镇责任规划师的工作重点和实施路径,助力提升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在乡镇地区的适配性,推进首都责任规划师制度不断完善。

作   者

袁   方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设计所主任工程师,北京城市规划学会街区治理与责任规划师工作专委会专家,正高级工程师

石晓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01

北京市乡镇责任规划师发展阶段、

问题与新要求



北京市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始于社区。早在2004年,《胡同保护规划研究》就曾提出“责任规划师制度”。2008年,菊儿胡同社区活动用房提升改造项目成为规划师深度参与实践的典范,之后责任规划师的身影活跃在核心区和中心城区的规划实施中。2008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推动“规划进社区、进工厂、进乡村”活动,众多规划业务骨干到乡镇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公众参与实践。虽然工作聚焦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但是开启了规划下乡和规划师深度参与农村基层治理的序幕。


1.1  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发展阶段与问题


北京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的发展可划分为孕育、探索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


孕育阶段是以推进美丽乡村规划为主的乡村责任规划师阶段。2018年,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出台《关于征集规划师、建筑师、设计师下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倡议书》,向社会广泛征集有志做乡村规划建设工作的团队和个人。2019年,《关于推进北京市乡村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发布,侧重推进美丽乡村规划,要求乡村责任规划师与村委会对接,进一步提高乡村规划质量和建设管理水平。这是北京市首次自上而下地推动乡村责任规划师工作。


探索阶段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阶段。2019年5月《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制度实施办法(试行)》发布,但其中并未包含关于地区差异性的要求。2020年,作为配套文件的《北京市责任规划师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发布,提出核心区、中心城区、乡镇地区的责任规划师具有不同的工作重点,要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聚焦人居环境改善,助力地区城镇化发展,但没有提出具体的工作要求。除此之外,在全市层面尚无针对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制度建设的指导文件。


全面发展阶段指各区结合实际自下而上地开展多样化尝试的阶段。从2020年至今,“多点一区”中的众多乡镇完成《指南》要求的调研摸底、上传下达、技术咨询、规划评估和总结宣传五项基础性工作,少量乡镇开展全市统一组织的规定性工作,如老旧小区改造、宅基地确权等;另有约1/3的乡镇探索出适应本地需求的特色化工作,如资源整合导向的镇级责任规划师实践、“双师”联动导向的乡村责任规划师实践、生态文明导向的生态责任规划师实践、“两山”理论导向的农业责任规划师实践、社会资本参与的企业责任规划师实践等。这些创新实践一方面反映了乡镇地区不同于核心区和中心城区的工作诉求;另一方面反映出全市层面应尽快构建一套针对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的工作体系,以有效指导实际工作。


1.2  新时期乡镇责任规划师的工作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应充分认识到新发展阶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城市专业技术人才定期服务乡村激励机制”。从基层治理角度看,北京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有利于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增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当前,北京市已经进入总体规划实施第二阶段,规划实施转向存量利用与社会治理的纵深发展,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实“村地区管”是总体规划实施“最后一公里”的关键。从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改革的角度看,北京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是规划师对自身历史使命的新认识、新行动,是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与实现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及乡村振兴之间搭建起“桥梁”。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市120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已基本编制完成,并全面进入审查阶段,乡镇责任规划师应深度配合法定规划审查,在实施前端重点发力。北京市推进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计划(2018—2020年)》已完成,“百村示范、千村振兴”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北京村庄地区已全面进入实施提升阶段,更应积极探索培育乡村自治力量。从实际工作需求的角度看,北京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应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编制、实施、保障和监督全链条中发挥关键作用。


综上所述,新时期对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责任规划师制度设计与乡镇地区实践条件的适配性不足,且缺乏明确的实践方法指导,乡镇责任规划师在实践中常常遭遇一些困境,多反映在工作范围不清晰、工作内容不明确、工作来源不统一等实际操作层面。对乡镇责任规划师在属地的工作响应系统及其具体工作内容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探索建立更具有实践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方法。于小菲等以海淀区四季青镇责任规划师实践为例,通过在乡镇各主体之间搭建责任规划师工作链的方式,帮助乡镇责任规划师有序、高效地开展各项工作。本文基于对北京市乡镇地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深入调研,通过建立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系统及不同类型乡镇的分异系统,将相关理论拓展到全市,以期为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提供参考。



02

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构建



中国的乡村具有农耕文化下强烈的内生性,依托血缘关系维系族群的生存和繁衍,依托地缘关系维持和保护族群,依托业缘关系延续族群的文化和发展,构建出具有紧密社会联系、有着强烈内聚性和归属感的乡村共同体。自古以来,农村都有着乡镇政府行政管理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这种不同于城市社区的农村基层管理体系,要求当代的乡镇规划、建设、治理工作要内外协调、上下畅通、多方联动。责任规划师作为乡镇工作的参与群体之一,并不能包揽一切,应当清晰界定其责权边界,聚焦以人为中心的“中间层规划师”属性,重点发挥规划执行传导的关键行动者角色。在实际工作中,乡镇政府内主管城乡规划的办公室承担责任规划师相关管理工作,但责任规划师不仅需要响应除城乡规划办公室之外的农、林、水等多个部门的工作要求,还需要满足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需求,更需要联动社区建设办公室掌握民生诉求。责任规划师往往会出现工作层级混乱、主线不清、责权不明等问题,应构建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理清不同情境下的工作逻辑和重点。


本文构建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由“一个基础模型+六条运行逻辑+多种关联内涵”构成。一个基础模型指用于模拟乡镇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场景,包括工作中联系的各主体要素,根据联系紧密性确定的不同层级及层级间各主体的互动关系等(图1);六条运行逻辑指在乡镇责任规划师模型中动员各主体、联动各层级、运用多种技术的具体行为,包括规划逻辑、公众参与逻辑、主体逻辑、实施逻辑、平台逻辑和能力逻辑;多条关联内涵指运行过程中责任规划师发挥的关键作用,包括信息关联、技术关联、情感关联、权利关联等。在工作系统的运转下,主体层级由原本静态排布、分散低效的状态提升为动态运行、集约高效的状态,在此过程中提升了各行动主体的协作性、决策力、行动力,实现了各层级的增权赋能。


1.jpeg


图1 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模型

Fig.1 The operation model of township responsible planner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需要注意的是,各乡镇之间的显著差别意味着该工作运行系统只能作为一个基础系统,乡镇责任规划师可以根据属地的差异化特征确定自身的工作重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属地实践,激活形成特色化、差异化的工作系统(图2)。


2.jpeg


图2  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分异化研究思路

Fig.2 Research ideas on the differentiation of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ownship responsible planner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3

乡镇差异性与责任规划师

运行系统的分异化



当前,北京市各乡镇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具有很大程度的共性,但因各自资源禀赋的不同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各类乡镇的责任规划师工作模式和运行系统既存在共同点,也有差异性。本节重点讨论乡镇责任规划师的工作分异特征,以便进一步探索责任规划师工作方法在北京市不同类型乡镇地区的适配机制。


就全市而言,除了中心城区和副中心的乡镇外,“多点一区”中的乡镇主要可分为平原完善型、疏解提升型、浅山整治型和山区涵养型(图3)。这四类乡镇的不同特征构成了责任规划师工作的具体社会环境,把握不同类型乡镇的规划发展重点,明确责任规划师工作的发力点,对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进行分异化建构。


3.jpeg


图3  北京乡镇分类引导示意图

Fig.3 Schematic diagram of Beijing township classification guidance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3.1  平原完善型乡镇的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响应


平原完善型乡镇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或新城周边,区位优势显著,交通便利,如昌平区小汤山镇、兴寿镇,顺义区杨镇等。这些乡镇受城镇带动作用明显,在城镇化实施方面有较多的项目需求,对规划建设技术咨询与审查尤为重视。同时,这类乡镇常住人口多,尤其是农业人口密度高,在改善人居环境和完善社会保障等方面有较高的诉求。另外,因地势平坦,此类乡镇土地资源丰富,适宜农业发展,应重点关注基本农田保护,以及农业科技创新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本地农民增收。


针对此类乡镇城镇化建设与精细化治理的诉求,应构建技术咨询审查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图4)。乡镇责任规划师在属地与乡镇内部各主体之间搭建起三级关联层,外部主体主要是设计单位和各类开发主体,通过构建规划逻辑、公众参与逻辑和实施逻辑,责任规划师全程跟踪指导乡镇规划和开发建设项目,向乡镇基层干部和村(居民)解释国土规划政策,解读规划成果,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


4.jpeg


图4  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的四种实践导向

Fig.4 Four practical directions for the operation system of township responsible planner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3.2  疏解提升型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响应


疏解提升型乡镇主要是位于二道绿隔地区内和新城周边的平原乡镇,区位条件较好,产业发展与城市发展联系密切,如昌平区北七家镇、沙河镇,大兴区黄村镇、西红门镇等。这类乡镇大多位于城乡接合部地区,是全市人口规模调控、非首都功能疏解、产业转型提升和环境污染治理的集中发力地区。一方面,通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统筹解决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等问题;另一方面,这类乡镇开发较早,已形成多种城镇化实施模式,辖区内也有较多类型开发主体。在良好的制度安排下,这些开发主体可以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壮大集体产业,实现乡镇的经济繁荣和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社会管理的城乡一体化发展。


针对此类乡镇减量提升与主体协调的诉求,应构建主体信息协调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责任规划师与乡镇内部各主体之间搭建起三级关联层,与外部用地单位、规划设计单位等主体之间保持较为密切的联系。乡镇责任规划师借助自身的技术与信息优势,聚焦不同主体与部门之间的协调诉求,通过构建规划逻辑、主体逻辑和公众参与逻辑,突出把握减量集约、创新驱动、改善民生的要求,促进城乡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


3.3  浅山整治型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响应


浅山整治型乡镇主要包括位于城市边缘二道绿隔地区以外和浅山区的乡镇。此类乡镇交通相对便利,生态敏感度较高,有丰富的自然与历史人文资源,如昌平区十三陵镇、南口镇,门头沟区潭柘寺镇、妙峰山镇等。该类乡镇作为平原与山区的过渡地带,一方面应发挥好生态屏障、水源涵养等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对自身生态禀赋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认知不足,产业发展易出现业态低端、产品同质化、设施短缺等问题,应强化特色资源挖掘,适度发展生态农业、文化体验、休闲度假、健康养老等绿色产业。


针对此类乡镇发展动力不足的诉求,应构建内生潜力挖掘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乡镇责任规划师与乡镇内部各主体之间搭建起三级关联层,外部关联层则主要是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区发展改革与民生经济部门。乡镇责任规划师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通过构建主体逻辑和能力逻辑,平衡好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践行“两山”理论,引领农村高质量发展。


3.4  山区涵养型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响应


山区涵养型乡镇主要包括位于浅山区以北、以西的山区,以及延庆部分平原乡镇,集中分布在距中心城区或新城较远且地势较高的山地。这类乡镇生态敏感性高、交通可达性一般、城镇化发展动力不足,如门头沟区的雁翅镇、斋堂镇,怀柔区的长哨营、琉璃庙镇等。山区涵养型乡镇的本地发展潜力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基础设施难以实现全覆盖。然而,此类乡镇的生态环境优势突出,拥有丰富的自然或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生态景观,吸引了生态旅游发展。通常此类乡镇的发展依赖多种农业生产、生态资源保护、文化旅游开发等惠农政策与资源。


针对此类乡镇提高政策资源利用效率的诉求,需构建政策资源整合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运行系统。责任规划师与乡镇内部各主体之间搭建起二级或三级关联层,外部主体主要是上级政府的农业、文旅、生态环境与园林绿化等部门,可提供各类惠农政策、文旅项目、生态保护要求与补偿资金项目等资源。责任规划师通过构建能力逻辑和平台逻辑,对各类政策和外部资源进行综合利用、优化配置、互补衔接、协调管理和整合创新,推进惠农项目落地。



04

四类导向分异运行系统的应用实践



结合实际工作,本文将具体阐述不同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系统的运行方法。 


4.1  技术咨询审查导向的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实践


在技术咨询审查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中,责任规划师不仅要对乡镇政府组织的规划编制和建设、环境提升项目等的设计方案进行把关,还要在设计过程中协助乡镇政府开展公众意见征集,并及时反馈意见。具体而言,乡镇责任规划师可以通过三条运行逻辑来履行职能。


第一条是规划逻辑,串联“规划设计单位—责任规划师—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各类规划项目和规划设计方案”,以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承接自上而下的工作。责任规划师通过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联系其他科室、村级和合作单位,划分任务,实现协作,为规划方案提供建议和决策咨询。如在大兴区长子营镇,乡镇责任规划师深入参与美丽乡村规划编制工作,通过与各相关部门对接技术细节,对村民进行入户访谈,确保跟进整个规划项目周期,全程提供技术咨询与建议。


第二条是实施逻辑,串联“各类开发主体—责任规划师—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各类建设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同样以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作为直接关联层,解决建设实施中遇到的问题。在系统运行过程中,责任规划师为乡镇的各类建设项目施工过程提供方案指导,监督实施效果,对施工质量、施工效果进行专业把控,对不符合要求的施工方法提出整改要求。


第三条是公众参与逻辑,串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责任规划师—乡镇社区办公室—村委会、居委会—村民、居民”。责任规划师以乡镇社区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开展面向公众的规划宣传工作,重点解决村民、居民的问题。借助乡镇部门与村委会、居委会来联系本地村民、居民,开展线上线下的宣传培训、公众参与活动。


4.2  主体信息协调导向的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实践


在主体信息协调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中,责任规划师在面对有土地资源和产业需求的企业和有规划信息需求的设计单位时,发挥信息协调能力,建立乡镇、村庄的信息平台,将各部门与外部主体的信息整合起来,方便各方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需求和资源情况,更好地实现信息协同共享。具体来看,乡镇责任规划师可通过三条运行逻辑来履行职能。


第一条是主体逻辑,串联“国有单位—责任规划师—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乡镇经济开发办公室—土地开发项目和产业项目”,以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以乡镇经济开发办公室为紧密关联层,重点协调土地资源和产业发展问题。在这条运行逻辑中,乡镇责任规划师通过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外来用地单位、乡镇经济开发部门等主体之间共享项目信息、规划设计要求、土地利用政策等相关信息,搭建乡镇属地与外来用地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此外,乡镇责任规划师可以根据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要求,给予各部门技术指导,引导各方在土地资源利用中遵循统一的原则和标准,确保项目的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如昌平区北七家镇、沙河镇位于未来科学城内,镇域内有大量的国有单位、各类产业园区、科创园区等。乡镇责任规划师主动下沉调研责任片区内的各类企业,了解各方诉求,反馈给乡镇政府,为未来科学城内创新产业发展带动城乡统筹贡献智慧(图5)。


5.jpeg


图5 昌平区北七家镇、沙河镇责任规划师团队对责任片区内的国有单位进行座谈和实地调研

Fig.5 The responsible planner teams of Beiqijia Town and Shahe Town in Changping District conducted discussions and on-site investigations on state-owned land units within the responsible area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第二条是规划逻辑,串联“规划设计单位—责任规划师—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规划设计方案”,以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重点解决规划编制中的信息协调问题。疏解提升型乡镇的自然条件与土地类型较为复杂,在土地资源整理过程中,通常会产生较多的规划实施项目。承担规划编制的团队短期内无法快速建立起对该地区的全面感知,会有大量的基础信息需求,同时乡镇规划诉求也难以被深入理解。责任规划师掌握着专业的规划知识,具有服务乡镇的定位,通常担任双方沟通与转译的枢纽,促进规划编制单位、乡镇政府等主体之间共享信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或机制,确保各方能够及时获取全面的信息,解决信息不通畅的问题。如北七家镇责任规划师团队深耕责任片区数十年,明晰每一片土地的发展历程,充分搭建起镇政府与未来城管委会、各村委会、规划设计单位间的信息对接平台,提高了政策透明度,促成了规划信息的有效交流。


第三条是公众参与逻辑,串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责任规划师—乡镇社区办公室—村委会、居委会—村民、居民”,以乡镇社区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重点回应多主体土地开发项目中的民生诉求。责任规划师也可以与村委会、居委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如召开定期会议、工作座谈会,或开展民意调研活动,了解村民、居民对当前规划与建设的诉求。


4.3  内生潜力挖掘导向的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实践


在内生潜力挖掘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中,责任规划师在浅山区底线管控、生态保护与绿色产业发展的整体要求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乡镇内生发展潜力,协调相关主体,探寻乡村振兴路径。具体来看,乡镇责任规划师可以通过两条运行逻辑来履行职能。


第一条是主体逻辑,串联“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责任规划师—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村委会、居委会—本地土地资源与产业基础”,以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为直接关联层,落实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分局、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等关于减量发展与建设管控的要求,梳理乡镇土地资源,挖掘本地产业提升发展的社会基础。这条工作逻辑要求责任规划师首先应掌握政策文件与上位规划中有关首都浅山区的环境治理、生态文明、共享共生、文脉传承的各项要求。例如,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责任规划师围绕潭柘寺镇的历史,构建起“潭柘寺—庙护村—上香古道”的潭柘寺历史文化脉络,深刻理解“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传说由来。通过深入调研,在乡镇城乡规划办公室的协作下,整理并优化土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共同布局点状集体产业用地,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文化类产业(图6)。


6.jpeg


图6 门头沟区潭柘寺镇责师团队对历史文化和土地资源进行调研及与相关部门座谈

Fig.6 The responsible planner team of Tanzhesi Town, Mentougou District conducted research o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nd land resources, and had discussions with relevant departments

资料来源:笔者拍摄


第二条是能力逻辑,串联“区发展改革与民生经济部门—责任规划师—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联营公司—村委会、居委会—外来进驻产业项目”,引入乡镇联营公司与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共同作为责任规划师的紧密关联层,挖掘浅山整治型乡镇历史文化资源,以及与新城联系紧密的区位优势,帮助乡镇引进并落实符合规定的产业发展项目。在这条工作逻辑中,责任规划师应发挥专业技术优势,在项目选址、设计、实施过程中全程参与,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为属地把好技术关,承担“专业智库”的重要角色。如平谷区金海湖镇的责任规划师团队在推进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项目过程中全程参与,主要从属地生态资源梳理、城乡建设用地减量、耕地保护及无违法建设区创建任务等多维度考量,对规划综合实施方案、建筑设计方案、土地开发整理方案、项目运营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辅助属地乡镇对方案质量进行把关,支撑高品质乡村休闲综合体建设行动。


4.4  政策资源整合导向的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实践


在政策资源整合导向的乡镇责任规划师运行系统中,责任规划师着重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整合打包各类政策资源,通过综合运用平台逻辑、能力逻辑两条运行逻辑,整合区农业农村部门、区园林部门、区文旅部门的工作,推动农业生产、文旅开发等项目落地,助力山区涵养型乡镇发展。


在整合农业政策资源的实践中,责任规划师工作的运行逻辑是串联“区农业农村部门—责任规划师—乡镇农业办公室—村委会—农业生产支持项目”,以乡镇农业办公室为紧密关联层,重点解决规划建设与农业资源的整合问题。山区涵养型乡镇通常有良好的农业生产传统与优势,但也因交通不便、地质灾害较多等现实而面临发展瓶颈。面对农作物生产、产业链价值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强农、惠农政策,乡镇责任规划师可以通过与上级农业农村部门、乡镇相关机构及农民保持密切联系,了解最新的农业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的相关信息,并将各类惠农政策进行归类整合,形成清晰的政策指引和实施方案,以便乡镇充分利用和申请政策资源,落实农业支持项目。例如,门头沟区雁翅镇责任规划师将农业部门“百师进百村”与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有机整合,通过打通本地农产品销售渠道、推广“雁翅”农产品品牌宣传、打造“冰瀑”生态景观等方式,实现“从一个村到一个镇”,最后将品牌影响力扩展到全区。


在整合文旅政策资源的实践中,责任规划师工作的运行逻辑是串联“上级文旅部门—责任规划师—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村委会、自然文化资源—生态保护/文旅项目”,以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为紧密关联层,重点解决规划建设与文旅开发的整合问题。山区涵养型乡镇凭借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和民俗文化传统,通常可以获得文化旅游方面的项目与政策资源,如门头沟区雁翅镇、斋堂镇的传统村落群。乡镇责任规划师需要全面了解区文旅部门的相关政策,根据乡镇特点,筛选并整理出适用于本乡镇的文化旅游开发项目与优惠政策。在推动相关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乡镇责任规划师还需通过定期开展调研、与相关部门沟通、收集用户反馈等方式,了解项目和政策的实施情况,对方案提出调整和改进建议。


在整合生态政策资源的实践中,责任规划师工作的运行逻辑是串联“上级生态环境(园林绿化部门)—责任规划师—乡镇环境部门—村委会、乡村自然生态资源—生态保护与开发项目”,以乡镇环境部门为紧密关联层,重点解决生态环境保护管控与合理开发中的资源整合问题。乡镇责任规划师梳理出相关政策中的关键点和具体要求,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目标、项目申报要求、资金申请条件和优惠政策的适用范围等,通过组织培训等方式,与乡镇基层干部沟通政策信息及发展方式,提升本地对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和优惠政策的认知。同时,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为相关生态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如四海镇责任规划师依托属地的生态山林资源,拓展步道休闲、古长城、露营体验、自行车骑行等户外运动项目,在保护和完善生态体系的同时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



05

总结与展望



北京市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新时期无论从农村基层治理角度、规划和自然资源领域改革角度,还是从实际工作需求角度,都给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实际操作层面,缺乏明确的实践方法指导,乡镇责任规划师在面临挑战时,感到无从入手。因此,对乡镇责任规划师在属地的工作响应系统进行设计,并推演出适应性更强的分异化系统尤为重要。


乡镇地区的规划与建设基础相对薄弱,并且自然与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因此,乡镇责任规划师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自身的工作方法,学习土地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知识,也需要在面对乡镇基层诉求时有较强的共情理解能力和家国民生情怀。就此而言,本文所提供的乡镇责任规划师工作系统及其分异化的实践导向虽然致力于提供工作方法的参考,但不应成为责任规划师工作的束缚。由于研究并未穷尽不同乡镇在不同发展时期的所有情况,因此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乡镇责任规划师应在工作实践中因时因地不断地调整工作方法,探索最适应属地乡镇当下诉求的工作模式。





微信底部名片-修改-2.4.png



常务理事单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长三角智慧城镇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复城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常务副理事单位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
保利置业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复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临港九亭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闵行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宝山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上海杰筑建筑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