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到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策略探究——以三星堆遗址为例
2024-12-27摘要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代表不同时期我国文物保护利用方式。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遗址,在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过程中,三星堆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三星堆遗址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需要通过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实现遗址的多元保护和利用,同时加强与周边城乡的互动联系。文章旨在从示范区范围划定、保护和发展策略制定、支撑系统完善及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探讨三星堆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规划创新策略,发掘三星堆遗址在城市转型和乡村振兴中的新角色,力图实现三星堆遗址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我国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借鉴。
作 者
甘新越 四川省城乡建设研究院城市更新研究中心总工程师
谭宁馨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土地利用规划所副所长(通信作者)
黄 雯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村镇规划所所长,高级工程师
衡 姝 四川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村镇规划所高级,高级工程师
“大遗址”是中华文明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保护和利用大遗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大遗址指面积大、文化内涵丰富、学术价值高,对研究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的遗址。目前,各地大遗址保护和利用主要关注遗址本身的恢复、修复和重建,对大遗址周边环境的关注不够。大遗址与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紧密相连,其保护和利用工作日益与城市发展及乡村振兴相关联;同时,在向后工业城市转型的过程中,城市从生产主导型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发展动力更依赖文化驱动,城市转型赋予大遗址新的价值认知维度。本文结合三星堆遗址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工作实践,思考如何发挥大遗址在城市转型发展、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创新策略。
01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国家文物保护
利用示范区的区别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我国探索大遗址保护利用较为成熟且有效的方式。在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对大遗址的保护利用正逐渐拓展到遗址周边的城乡空间,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其中重要的探索之一。两者在定义概念及建设范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区别。
1.1 定义概念不同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办法》(2022年)规定:以重要考古遗址及其环境为主体,具有科研、教育、游憩等功能,在考古遗址研究阐释、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方面具有全国性示范意义的特定公共文化空间。可以看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目的是保护和展示文化本身。
《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管理办法(试行)》(2019年)提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指由国家文物局同意设立并指导管理,依托不同类型文物资源,通过创新工作机制,对文物资源的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全国性示范引领意义的特定区域。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针对任何能对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文化驱动作用的文物资源,大遗址类属于其中一种,其建设目的以文物的保护和展示为主,促进文物与城乡共同发展。
1.2 建设范围不同
考古遗址公园的范围划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总体原则为尽可能纳入能够充分体现遗址完整信息的内容,如遗址本体、考古成果及山水地形等;其划定目的是避免遗漏应进行保护和展示的信息,强调对遗址和文化信息本身的保护和展示。
从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划定的范围来看,均纳入了文物本身及与文物产生较大影响的城市、乡村等区域,在强调对文物和文化保护和展示的同时,推动文物与周边城乡形成良好的互动发展关系。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首批示范区中唯一一个遗址类示范区,其主要任务是在有效保护文物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动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为我国大遗址类文物遗产保护和发展提供有效指导。
02
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背景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彰显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起源发展的特点。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文物达数万件,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目前,三星堆遗址的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新挑战的同时也迎来新机遇,需要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以推进三星堆遗址进一步发展。
2.1 三星堆遗址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星堆大遗址保护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保护的孤立保护阶段,推进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初步利用阶段,以及作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进行建设的统筹多赢阶段(表1)。
表1 三星堆大遗址保护发展历程
Tab.1 The process of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Sanxingdui archaeological site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徐光冀《大遗址保护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及现场调研自绘
三星堆遗址于1988年1月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入孤立保护阶段。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边空间的发掘和勘探等,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其保护呈现单点、孤立、不成系统的特征,也缺少对遗址的开发和利用。
为解决以上问题,2010年我国建立三星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三星堆遗址进入初步利用阶段。遗址区域形成系统性的保护和多样化的展示利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但考古的不确定性限制了对遗址公园的大量开发,其获得的经济收益难以支撑耗资巨大的遗产保护,给政府带来经济压力。同时,周围可开发区域或基础设施差,与遗址的联系薄弱;或进行工业发展,对遗址保护造成一定影响,保护和发展矛盾凸显。
为化解保护和发展的矛盾,2020年我国开始探索建设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三星堆遗址作为第一批示范区,进入统筹多赢发展阶段。该阶段主要探索在文物遗址保护和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文物保护核心区域的影响力,把文物保护与周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城乡建设及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高统一起来,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因此,建立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是三星堆遗址进入新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在新的历史阶段探索文物保护与城乡平衡发展的必然选择。
2.2 三星堆遗址建设面临新挑战
2.2.1三星堆文化展示亟须多元转型
近年来,遗址保护更加重视推动遗址的历史价值向生态、文化、经济和社会价值转换。世界著名同类遗址如日本吉野里遗址、良渚遗址,均已进入“场景复原+丰富体验”的多元化发展阶段。三星堆遗址仍处于依托博物馆进行静态点状保护展示阶段。然而,受到开发限制的遗址区难以实现价值转化,需要对其周边非开发限制区进行打造,形成多元展示方式。
2.2.2 现状周边配套难以满足三星堆遗址发展需求
目前对三星堆遗址的勘探采用世界考古技术含量最高的数字化科技。巨大的资金需求仅靠国家难以支撑,需要对周边区域进行开发,为三星堆文物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同时,三星堆遗址作为“天府三九大”之一,是四川省旅游颇具有代表性的名片之一,近年来网上关注度持续升高,游客量屡创新高。但是遗址周边接待设施尚处于乡镇级别,公共交通便利性不足(表2),与三星堆遗址的世界级文化遗产地位严重不匹配。
表2 三星堆与其他世界级古遗址旅游目的地交通组织方式对比
Tab.2 Comparison of traffic organization methods between Sanxingdui archaeological and other world-class archaeological tourism destination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2.2.3 影响三星堆良性发展的因素
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三星堆遗址周边建设受到严格限制,阻碍城乡经济发展。由于补偿机制不合理,遗址保护未惠及周边群众和带动乡村发展,周边群众对遗址保护持消极态度。由于历史原因,目前三星堆遗址古城镇和重点保护区范围内仍存在污染较大的工业用地,严重影响遗址的整体环境与形象;同时,虽然总体上遗址保护范围内的人口及其生产、生活活动尚未对遗址构成破坏性威胁,但相当一部分居民点和耕地零散地分布在文化遗存密集区,仍对遗址保护造成压力。
2.3 三星堆遗址发展迎来新机遇
2.3.1 三星堆知名度提高,带来强大发展动力
随着三星堆遗址挖掘工作的持续推进,大量珍贵文物逐渐面世,引起社会热议。同时,随着三星堆博物馆新馆投入使用,游客的观览体验不断升级,吸引对古蜀文化感兴趣的学者、游客、考古工作者等多方人群向周边及广汉城市聚集,有效带动旅游、交通、会议等多种业态发展。
2.3.2 三星堆遗址与城乡融合发展条件成熟
目前,我国城乡建设已进入以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为主的时期。三星堆遗址所在的广汉市城区西郊鸭子河畔,属于成都平原特色最为突出的乡村林盘区域,遗址分别距离成都市和广汉城区40km和7km,属于城市近郊型大遗址,较易与城市及乡村实现互动,助推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
综上所述,三星堆遗址亟须通过国家文物保护示范区建设,将国家遗址公园与周边区域发展统筹起来,全面提升三星堆遗址的保护利用,提高城乡联动与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打造国家文化标识地、世界文明研究高地和世界文化旅游高地。
03
建设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
利用示范区规划策略
新时期,国家文物保护利用新理念要求在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基础上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让文物“活起来”。作为唯一一个遗址类示范区,三星堆遗址在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过程中,通过对示范区范围划定、保护和展示利用、支撑系统、管理机制等方面策略的探索,力图重建遗址保护利用对周边发展的动力关系,带动遗址周边城乡转型和振兴,激活大遗址的多元价值。
3.1 “遗址+城乡”统筹划定示范区范围
大遗址空间是由遗存本体、周边环境及世代生活于其中的人所形成的自然人文复合系统。大遗址文物保护示范区范围的划定,需考虑文物分布特点、可带动影响范围,还需从“多规合一”视角,与历史文化保护、国土空间规划等规划的相关范围协调统一。
在划定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范围时,首先考虑与三星堆文明有关、文物散落较为集中的范围(图1),即天府北延线以西区域,包括南丰联合村遗址、烟堆子遗址等,涉及三星堆镇、高坪镇、南丰镇,三镇丰富的文旅景观资源也可以作为三星堆遗址游览的拓展补充。
图1 三星堆文明有关的文物散落区域
Fig.1 The scattering areas of cultural relics related to the Sanxingdui civilization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广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5—2030年)》自绘
其次,结合交通辐射范围影响分析,得出“15—30—60”分钟摆渡车车行圈层及“15—30—60”分钟自行车车行圈层覆盖区主要为周围三镇(图2)。
图2 三星堆周围摆渡车和自行车车行圈(审图号:川S[2024]05002号)
Fig.2 Shuttle bus and bicycle circulation around the Sanxingdui archaeological site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自绘
最后,根据资源承载力、生态本底等多方面要素划定四大乡镇级片区。其中,三星堆所在的西部文物保护利用发展区与三镇的行政边界重合。在四川省按片区连片编制乡村级国土空间规划的背景下,将周围三镇纳入示范区,有利于其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实现“多规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