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首页 最新文章 学前教育设施空间配置压力格局及均等化水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学前教育设施空间配置压力格局及均等化水平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2023-11-28

摘要
由于长期被排除在义务教育阶段外,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建设滞后。江苏省是我国人口众多、早期教育意识领先地区,学前教育需求总量较大,与其滞后的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形成矛盾。因此,江苏省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文章以江苏省为例,综合文献、踏勘、访谈等资料,运用核密度、全局与局部空间自相关、热点分析等空间模型,结合基尼系数、信息熵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配置压力的空间分异及均等化水平进行研究,并给出空间配置建议。

作   者

韦  璐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职员,工程师

罗小龙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教授

田   冬  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职员,工程师


01

研究背景



党的“十九大”提出,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对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明确指引。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事关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然而,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学前教育未被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加之小学、初中等教育阶段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导致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关注较少,投入有限。因此,学前教育成为限制国民教育发展的瓶颈,是民生基础设施的主要短板,阻碍社会公平。此外,新时期,“健全的养育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是生育率重要保障”的观点也被广泛接纳,不健全的托育公共服务配套,抬高了年轻人育儿的成本,引起更多生育顾虑,对生育率造成负面影响,不利于国家长久稳定发展。


目前,已有部分学者从空间配置层面关注学前教育资源供需问题。孟兆敏、张强等学者从需求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学龄幼儿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究学前教育资源分布问题及所受影响;程顺祺等对居民小区幼儿入园空间的可达性进行测算,从供给视角判别学前教育资源的空间分布情况;洪秀敏、陈晨、王丽丹等学者利用GIS等技术工具,综合供需角度,对幼儿园与学前人口分布的空间匹配情况进行研究。还有部分学者如李宏堡、郑楚楚等,聚焦学前教育空间配置的均衡分布问题;冯婉桢关注我国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差距;霍利婷等对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度的变化进行研究。此外,吴玲还探讨了农村幼儿园布局调整问题。总体而言,现有研究以单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的较多,省域层面的较少;对地区内部学前教育设施资源的分布规律关注较多,对地区间的差异关注较少,且缺少系统性的城乡均等化研究。


江苏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较大的人口基数、大量的外来人口,以及早期教育意识的广泛普及,导致江苏省学前教育需求极大。然而,作为学前教育大省,江苏却不是学前教育强省。据教育部官网统计,2018年,江苏全省在园幼儿为255.58万人,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排名第五,与其常住人口总数排名相当。但江苏省的幼儿园总数在全国仅排第十九,全省幼儿园平均班额高居全国第二,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人均水平均排名靠后,乡村地区尤为落后。总体而言,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供需矛盾较大,与其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图1)。


图1.jpg

图1  全国省级行政单元幼儿园平均班额统计图

Fig.1  Statistical chart of the average class size of kindergartens in the provinces across the country

资料来源:教育部官网2018年数据


鉴于江苏省学前教育资源供需矛盾具有典型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运用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模型、热点分析等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结合实地踏勘、结构性访谈,以及查找文献资料,对学前教育资源及其配置压力的空间分布格局和演变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运用基尼系数、信息熵等统计分析方法,探究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空间配置的建议。



02

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情况



2.1  设施资源现状分布结构


2005—2016年,随着时间发展,江苏省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结构有所变化。本节采用核密度分析法,从区县层面对江苏省幼儿园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研究。在计算时,学前教育设施量的指标,采用班级数而非幼儿园数进行加权,以规避幼儿园规模大小差异带来的误差。现状资源空间分布结构图显示,江苏省幼儿园现状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较为突出,在苏南、苏北地区分别形成区域中心(图2)。


图2.jpg

图2  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资源现状空间分布结构

Fig.2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ies resources in Jiangsu

资料来源: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等


2.2  配置压力空间分布格局


前文对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空间分布结构现状进行分析,但不同地区的学前教育需求程度不同,为更准确地把握江苏省各地幼儿园的实际供给水平,须结合当地实际服务幼儿数进行分析。本节进一步利用配置压力(C指数),测算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压力分布情况。配置压力指数(C指数)是综合在园幼儿总数与各研究单元平均幼儿园规模,所获得的班均幼儿数量,可以近似理解为地区幼儿园的平均班额,能够较为准确地表征地区的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

图3.jpg

                                                    

式中,i为研究区域R中任一空间单元(此处为江苏省任一区县),S代表在园幼儿总数,N代表幼儿园总数,G代表幼儿园平均规模(轨数)。核密度分析结果显示,与上一节单纯的设施资源分布结构相比,配置压力分布呈现出更为显著的南北双核心格局(图3)。


图4.jpg

图3  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C指数)空间分布结构图

Fig.3  Spatial distribution structure map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y allocation pressure (C index) in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2.3  配置压力空间分异特征


为进一步探究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配置压力的空间聚类分布模式,本节综合运用全局空间自相关模型、聚类和异常值模型、热点分析模型等进行深入研究。


2.3.1  全局莫兰指数


运用全局莫兰指数模型,以区县为研究单元,对2016年江苏省内学前教育资源(F指数)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生均学前教育资源(F指数)是配置压力C指数的倒数,代表该片区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量。


图5.jpg


式中,i为研究区域R中任一空间单元(此处为江苏省任一区县),C代表学前教育配置压力指数。全局莫兰指数模型运行报告显示,测算结果中,p值等于0.000 027,z得分为4.197,莫兰指数得分为0.268。由于p值小于0.01,z得分大于临界值1.96,莫兰指数为正,可知,在99%的置信区间下,江苏省各区县的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压力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集聚聚类特征,呈现出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即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压力的高值和低值均在空间上存在集聚现象,而非完全随机,满足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前提。


2.3.2  聚类和异常值模型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运用聚类和异常值模型,深入探索配置压力的局部空间分异特征。模型计算出的Lisa集聚图显示,宿城区、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沭阳县(粉色标注区域)为“高—高”集聚地区(HH),代表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配置压力都较大;而滨海县、射阳县(浅蓝色标注区域)为“低—低”集聚地区(LL),代表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配置压力水平普遍较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睢宁县(深蓝色标注区域)为“低—高”异常值地区(LH),代表睢宁县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配置压力显著低于周边地区(图4),也可结合配置压力(C指数)现状分布分级图比对印证,C指数越高,红色越深,代表该区县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越大,睢宁县周边的宿城区、邳州市的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相对较高,因此呈现为“低—高”异常值地区。其余地区未显示出具有分析意义的空间模式特征(图5)。


图6.jpg

图4  江苏省各区县学前教育配置压力(C指数)局部莫兰指数Lisa集聚图

Fig.4  Local Moran idex Lisa clustering diagram of preschool education allocation pressure (C index)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图7.jpg

图5  江苏省各区县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C指数)空间分布分级图

Fig.5 Classification map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ies allocation pressure (C index)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2.3.3  热点分析


进一步使用热点分析(Getis-Ord-Gi*)对区县配置压力进行研究,寻找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在空间上的集聚热点和冷点地区。该研究结果较好地佐证了局部莫兰指数的分析结果,如图6所示,在热点99%的置信区间上,宿城区、宿豫区、泗阳县、泗洪县、沭阳县、新沂市、睢宁县、淮阴区等地(深红色标注区域)为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的集聚热点区,这些片区与周边地区的学前教育设施供给水平较低;在冷点95%的置信区间上,鼓楼区、铜山区、滨海县(深蓝色标注区域)为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压力冷点地区,学位相对充足。


图8.jpg

图6  江苏省各区县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C指数)热点分析图

Fig.6 Hot spot analysis map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y allocation pressure (C index)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03   

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均等化水平



长期积累的“欠账”和外部环境变化,导致江苏省的学前教育资源在水平行政区、纵向行政级别的多个空间维度上供需失衡。本节运用基尼系数、信息熵等统计分析方法,对江苏省的学前教育资源空间配置的均等化水平进行研究。


3.1  地区间均等化水平差距较大


本节基于区县2016年生均学前设施资源(F指数),分江苏全省范围、地级市内部两个维度,运用基尼系数测度幼儿园建设发展均等化水平,并运用几何定义分组积分计算法,求解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图9.jpg

                       

式中,i为研究区域R中任一空间单元(此处为江苏省任一区县),F为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指数,S∆代表将所有空间单元按照F指标变量进行升序排列后,区县累计百分比横轴、指标累计百分比纵轴与对角线所围合的三角形的面积,SB代表洛伦兹曲线(依据江苏省区县累积的百分比与设施资源F指标所累积的百分比绘制)与横轴、纵轴所围合的B区域的面积,SA为S∆与SB之差(图7)。由于学前教育设施供给的极差相对较小,为了追求更高水平的均衡,本文认定Gini值小于0.02,则为绝对平均;Gini值为0.02~0.05,则为比较平均;Gini值为0.05~0.1,则为相对合理;Gini值为0.1~0.15,则视作差距过大;Gini值为大于0.15,则代表差距悬殊。


图10.jpg

图7  江苏省各区县生均学前教育资源(F指数)洛伦兹曲线

Fig.7 Lorentz curv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F index) per student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计算结果如图8所示,地级市内部F指数基尼系数分布范围为0.02~0.15。其中,盐城市学前教育发展均衡水平最低,常州市学前教育发展均衡水平最高。采用自然间断点法,将江苏省13个地级市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级为苏北地区的盐城、徐州、宿迁,F指数基尼系数最大,代表这些地区内部区县学前教育实施发展差距最大,部分地区F指数极差可达0.035;第二级包含苏南地区的苏州、无锡、镇江,苏北地区的淮安、连云港,F指数基尼系数适中,F指数极差基本控制在0.015以内,代表这些城市学前教育设施资源差距相对合理;第三级包含苏中全部地区、苏南的南京、常州,F指数基尼系数较小,F指数极差仅约0.005,这些城市内部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分配比较平均。此外,全省范围的F指数基尼系数为0.12,几乎高于所有地市内部的基尼系数,可见,江苏全省范围的生均学前教育资源均衡水平低于各地市内部的均衡水平。


图11.jpg

图8  江苏省各地级市生均学前教育资源(F指数)基尼系数统计

Fig.8 Statistics on the Gini coeffici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F index) per student in districts and countie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统计年鉴》(2017)、《江苏教育年鉴》(2017)、各地市统计年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6)


3.2  城镇乡均等化水平不足


本节运用信息熵,分江苏全省范围、区县内部两个维度,测度城区、镇区、乡村之间的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F指数)的均等化水平。均等化水平I指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图12.jpg


式中,以自然对数e为底数,信息熵的单位称作“纳特”(nat)。F为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指数,Fc、Fz、Fx分别代表城区、镇区、乡村的学前教育设施资源指数。Ei为i地区的信息熵计算结果。I是实际信息熵与最大信息熵的比值,代表城区、镇区、乡村之间的均等化指数。当Fc=Fz=Fx时,系统的离散程度达到最高值,信息熵计算结果等于ln3纳特,城区、镇区、乡村均等化I指数的值也达到最大值1。


在全省层面,均等化I指数统计图显示(图9),近年来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供给的城乡均衡水平整体呈波动上升而后持平的趋势。探究该趋势产生的原因,通过观察城区、镇区、乡村F值统计图(图10),可以发现,以2014年为节点,在此之前原本偏低的乡村F值逐年上升,改善了生均学前教育资源的城乡均等化水平,因此,I指数波动上升;但2014年之后,在乡村、镇区F值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城区基本不变,这导致均等化水平未能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转为持平。在此背景下,城区成为城乡学前教育设施均等化建设的短板。


图13.jpg

图9  江苏省城区、镇区、乡村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均等化I指数统计图

Fig.9 Statistical chart of I-index of equal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per student in urban , tow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年鉴》(2012—2018)


图14.jpg

图10  江苏省城区、镇区、乡村生均学前教育设施资源(F值)统计图

Fig.10 Statistical char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facilities resources (F value) per student in urban, tow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年鉴》(2012—2018)


在区县层面,收集相关的47个区县的均等化I指数数据,按自然间断点法将其分为三级。其中,60%的区县城区、镇区、乡村生均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水平为中等以下,1/4的区县为低均等化水平,城乡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图11)。


图15.jpg

图11  江苏省城区、镇区、乡村生均学前教育资源均等化(I指数)分级图(2016年)

Fig.11 Equaliz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ources (I index) per student in urban, tow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2016)

资料来源:笔者据江苏省教育厅提供数据汇总绘制


3.3  城区、镇区、乡村入园需求趋势不一致


学前教育资源城区、镇区、乡村配置与人口城镇化流向脱节,加剧了学前教育资源不均等的问题。


在园幼儿数可以直观地体现出幼儿入园的倾向,江苏省教育厅统计数据显示,近十年来选择城区入园的幼儿人数占比较大且呈快速增长趋势,选择镇区和乡村入园的幼儿人数占比呈波动下降(图12、图13)。上一节研究结果显示,生均学前教育资源增长趋势呈现“乡村>镇区>城区”。这些数据都表明,随着江苏省城镇化的稳步推进,江苏省幼儿学前教育入园情况呈现出持续城镇化集聚的倾向,但设施资源并未及时跟进需求变化。


图16.jpg

图12  江苏省城区、镇区、乡村幼儿园在园幼儿数量变化

Fig.12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in kindergartens in urban , tow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资料来源:《江苏教育年鉴》(2000—2019)


图17.jpg

图13  江苏省城区、镇区、乡村入园幼儿结构

Fig.13  The structure of children entering kindergartens in urban, town and rural areas of Jiangsu

注:部分区县缺少数据。 

资料来源:笔者据调研数据整理绘制


根据江苏省区县的城区、镇区、乡村入园幼儿数结构特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和不同地区城镇化的特点,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尺度,进一步将江苏省各地分为四类地区,分别是设区市的主城区、强中心城市地区、向强中心城市过渡地区、城镇连绵发展地区。四类地区的特征和代表参考区域如表1,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可顺应人口城镇化流向趋势进行结构优化。


图18.jpg

表1  不同城区、镇区、乡村入园结构地区特征及代表地区

Tab.1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presentative areas of different urban, town, and rural area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4

结论与建议


综合前文对学前教育资源空间分布情况、空间均等化水平的分析,本节给出以下结论与建议:


第一,就空间分布情况而言,江苏省内部学前教育资源和配置压力差距较大,呈现出南北双核心极化格局,且配置压力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聚类特征,出现集中连片的区域性资源不足问题,宿迁市全域、宿迁—淮安、宿迁—徐州交界等地,应加大学前教育设施资源投放力度,缓解需求热点地区及周边的学位压力。


第二,就均等化水平而言,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现象明显,全省发展差距大于各地市内部差距,苏北各地市内部的均衡水平普遍低于苏中、苏南地区。其中,盐城市均等化水平为全省最低,须重点关注、统筹谋划;同时,江苏省各地幼儿在城区、镇区、乡村入园流向结构中的差异较大,且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与人口城镇化流向脱节,学前教育资源城乡配置结构应顺应各地幼儿入园需求分布变化趋势进行优化。


第三,在进行学前教育资源补充配置时,还需考虑未来幼儿数量的变化趋势。一方面是人口出生情况,根据江苏省的统计年鉴,2016年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后,苏北的徐州、宿迁、盐城,苏南的南京、苏州的人口出生率显著提高,人口出生年率较2015年均增长超过1个百分点,徐州地区甚至高达3个百分点,这些地区需要适当给予学前教育资源倾斜;另一方面是外来人口迁移带来的随迁子女,江苏省统计年鉴显示,近年来,苏南的南京、苏州及苏北的宿迁常住人口增长较快,须及时统筹协调学前教育资源,提升幼儿园服务供给效率。


近年来,江苏全省学前教育设施供给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江苏省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情况仍不乐观,部分地区学位紧缺问题尤为严重。本文在对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的空间格局、集聚分异及均等化水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复合人口出生及城镇化流向等需求侧趋势,提出学前教育设施资源空间配置倾斜的建议。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影响因素较为复杂,江苏省学前教育设施配置压力的空间格局在区域、局部地区的特征不同,在地市、区县层面表现各异,在现状、未来层面变数颇多,因此与地域或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完全一致,长期来看配置压力的空间格局并不稳定,应进行动态实时监控,并分级、分阶段实施补充。


图封面.jpg

图联.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