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首页 最新文章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探索——以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为例

2024-07-25

摘要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属于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五级三类”中特定区域的专项规划,目前国内尚缺少相关技术标准和实践探索。文章立足国家推动区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要求,以《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为例,重点探讨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的定位和作用、面临的主要问题、编制方法和主要思路。在规划组织编制上强调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和动态应对,通过凝聚区域命运和利益共同体共识,加强内外联动、空间协同,共保生态安全、耕地资源和发展底线,实现区域一体化共建、共治、共享。


作   者

韩   政   广西国土资源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沙   鸥   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

付尚文   湖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所助理工程师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形成疏密有致、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城镇化空间格局”。城市群和都市圈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也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将承担起支撑国家“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职责。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新规划体系中唯一对应城市群和都市圈层级的法定空间规划,目前在编制过程中面临编制方法不完善、组织方式不明确、规划内容不清晰等困境和技术难点。本文从明晰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体系中的层级关系、定位和作用入手,结合《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编制实践,分析规划编制的难点、思路和工作方法,以期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参考和借鉴。



01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的

定位和作用



1.1  新规划体系下区域规划的分类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中发〔2018〕44号),建立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以空间规划为基础,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国家规划体系。其中,区域规划主要以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重大问题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指导特定区域协调协同发展。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印发,要求分级、分类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其中,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指在特定区域(流域),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安排,是涉及空间利用的专项规划。


上述两个文件提出了两种涉及区域尺度的规划类型。两种类型的区域规划,均对引领区域协同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起到重要作用。区域性发展规划更突出对国家和省级战略任务的细化和落实,以重大政策、空间管制、重大项目、机制保障为核心抓手,是指导特定区域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更强调对国家和省级战略目标下空间保护利用的统筹和协调,以区域资源合理配置和协同空间治理为抓手,对跨行政区空间开发利用和重大项目落地作出专门安排。


1.2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在整个规划体系中,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或省级区域性发展规划的下位规划,是落实国家或省级区域发展战略任务的空间支撑规划,为解决区域性重点协同问题及重大发展诉求提供空间保障。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或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下位规划,是深化、细化特定区域空间战略目标的专项规划;是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的上级规划,是统筹协调涉及区域的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基础,是解决跨行政区空间冲突的基本依据(图1)。


1.jpg


图1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层级关系

Fig.1 The hierarch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and related planning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1.3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


1.3.1 支撑落实国家和省级发展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强化空间保障


城市群、都市圈等一体化连片发展区域往往承载着国家和省级重大发展战略任务,成为引领区域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战略地区。编制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的首要目的是强调规划对战略空间落地的支撑作用,将战略目标转化为空间布局和功能安排,通过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引导和保护管控,精准配置和投放各类空间资源要素,保障国家意志和省级重大战略的贯彻落实。


1.3.2 向上承接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细化区域协同的特色化要求


作为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应以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依据。一方面,要细化落实总体规划的相关约束性指标、空间布局、要素配置等内容,明确向下传导的基础性内容和要求;另一方面,要深化特定区域的空间开发保护安排,突出跨区域空间协同,支撑设施共建共享、一体化机制创新等区域发展的特色化内容。


1.3.3 向下指导市、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协调化解跨区域空间矛盾


在以行政区域为编制范围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市、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往往难以解决自身发展诉求与区域空间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难以突破行政区划内条块分割的国土空间治理模式。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可以通过统筹区域空间资源要素的开发和保护,建立区域共同发展目标和利益共享的协同治理机制,提出区域一体化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建设策略,化解阻碍区域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同质化竞争、发展和保护的责权不匹配、设施重复建设等矛盾冲突。 


1.3.4 横向协同协调相关专项规划,统筹跨区域空间资源要素布局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涉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空间资源配置、基础设施保障等的综合性规划,为特定区域内其他国土空间专项规划提供共同的空间基础。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可以通过协同协调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的编制,统筹引导资源要素在重点地区合理布局,满足不同职能部门的专项发展空间诉求,起到对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



02

当前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

主要问题和难点



2.1  法律地位不清晰,编制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受到质疑


国家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均未提及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若干意见》虽然明确提出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属于“多规合一”改革后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中的相关专项规划,但未清晰地界定其约束力、传导机制和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因缺乏直接对应的政府责任主体,在当前“多规”同步编制的情况下,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受到诸多质疑。


2.2  缺乏技术标准指引,新规划体系下实践经验少


目前,对于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国家尚未出台明确的技术标准。当前正在编制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中,只有《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获得批复。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技术方法仍需探索完善。


2.3  四级各类规划同步编制,多边协同、衔接阻碍大


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土空间规划应自上而下地纵向逐级传导,强调与各类专项规划的横向协同。但现实情况是,国家、省、市、县四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因属于专项规划,并不处于总体规划的传导序列。在实际编制中,上、下级总体规划往往直接衔接,而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可能落入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


另外,涉及特定领域的专项规划由不同部门牵头,进度差异较大,且往往缺少针对区域性的专项规划。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多边、多轮协调不同地方和部门的利益诉求,统筹协调多种类型专项规划的空间需求。这无疑给规划编制增加了难度。


2.4  落实两种上位规划需求,规划内容和深度难以把握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落实区域性发展规划和上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两种规划要求。如何将两种上位规划要求进行整合并细化落实,既避免面面俱到,又确保规划能用、管用、好用,是编制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兼具战略统筹和实施保障两种要求。一方面,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引领国家级、省级重点战略区域一体化协调发展的重要蓝图。因此,规划必须以目标为导向,通过宏观、长远的视角研判,提出区域一体化发展的目标愿景和空间战略。另一方面,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国家和地方实现跨区域空间治理的关键抓手,规划需要以实施为导向,保障区域重大战略、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的空间落实。因此,规划的深度把握也是难点。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还兼具综合性和针对性两种特征。规划既要以治理为导向,细化落实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上下传导的内容,协调不同专项空间领域的要求,统筹各类自然资源要素配置,还要以问题为导向,在区域一体化协同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规划措施,协调和化解跨区域开发保护中空间布局冲突和资源要素配置问题。因此,规划内容组织上需要研究整合方法。



03

国内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实践



3.1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目标导向为主,打造生态优势转化新标杆、绿色创新发展新高地、一体化制度创新试验田、人与自然和谐宜居新典范。规划设置五个分目标,25项指标,对重点区域上海青浦区、苏州吴江区等单元进行约束性指标分解落实。主要内容分为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开发格局、强化国土空间底线管控、推动生态绿色高质量空间发展、推进跨区域一体化空间协同与先行启动区的规划指引。保护开发格局以筑牢生态和安全基底为原则,形成“一心、两廊、三链、四区”总体格局;以节约集约用地、建设用地负增长为目标,形成“两核、四带、五片”城乡布局。规划推进跨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综合交通互联、基础设施共建、公共服务共享、城乡风貌协调。同时,对示范区的先行启动区提出目标定位、底线要求、空间布局等细化指引,形成城市设计层面“一厅、三片”的效果示意,并设置四类示范项目库。


3.2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


为避免与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国土空间规划内容重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不对区域层面的约束性指标进行分解。一方面,规划重点对空间资源作出基础性、底线性、长期性安排;另一方面,为其他专项规划提出的战略目标提供空间要素保障和空间布局引导。规划构建“基于底线管控的开发保护总体格局—农业、生态、城镇主体功能优化布局—专项空间协同布局”的主要空间内容框架。总体格局划定一主粮食产区和四大生态屏障,推动成渝两大都市圈相向发展,沿长江流域、重点建成区打造五大发展带,带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主体功能区细化依据川渝自然地理和发展实际,在不同地区因地制宜地采取主体功能策略。专项空间协同布局分为完善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彰显巴蜀自然文化魅力空间、促进毗邻地区融合发展空间三个方面。规划通过强化多行政主体联动、多部门合作,制订共同编制跨界跨流域国土空间专项规划、共同制定自然资源政策清单和技术导则、共同开展专项示范试点工作、共同做好重大项目前期论证和用地保障四个“共同”近期计划,探索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协作方法和空间治理协同管理机制及政策配套。


3.3  两种规划的比较分析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侧重于自上而下的总体空间格局构建和目标分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通过制定符合两市需求的共同目标,达成发展共识,体现优势互补,聚焦战略空间落地,推动川渝地区合作共赢。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既要落实国家和省级战略要求,又要发挥承上启下、统筹协调作用,还要体现空间协同、因地制宜等特点。规划内容除了衔接国家和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的主要内容外,还增加一些涉及跨行政区的特定区域和特定领域的专项内容,同时需要落实上位区域性发展规划的要求,强化实施保障的支撑性内容。



04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

编制方法和主要思路



本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最大的难点是四级总体规划同步编制,各类专项规划也同步处于编制期,需要探索编制方法。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研究区域的专项规划,在本轮规划编制中的作用是从第三方角度,对上、下位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进行评判和协调,通过上下联动、多方协商的方式,促使各项规划达成共识。


4.1  主要工作方法


4.1.1  “双循环”动态编制方式,应对上、下位规划同步编制


在本轮国家、省、市、县国土空间规划同步编制中,上、下位规划在目标指标和管控要求等方面往往存在一定分歧。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作为承上启下的中间层级规划,可以采取上、下双循环动态编制方式,从第三方角度,对上位规划的战略目标和管控要求进行评析;对下位规划的自身诉求和跨区域协调问题进行研判,制订分解方案,提出反馈意见,通过多轮沟通协调化解矛盾,促使多方达成共识。规划强调对上位国土空间规划指标与举措的传导落实,对下位规划加强指引与管控(图2)。


2.jpg


图2 上下双循环动态编制方式

Fig.2 Top-down and bottom-up dual circulation dynamic plan-making approach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4.1.2 上下联动、多方协商,应对多主体、多部门规划协同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多个行政单元,应建立上下联动的协调机制。通过加强上、下级政府间,以及同级政府间的沟通与协商,明确合作与协调的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合力解决区域共同的发展诉求、需跨区域统筹协调的重大问题及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瓶颈,广泛整合各方力量,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涵盖的专业领域广,涉及的相关部门多,尤其是本轮规划编制正处于国家战略和机构改革调整期,许多相关规划和政策正在制定和完善中,各类规划环环相扣,需要在不同的层级建立更及时、有效的多部门联动协商机制。


4.1.3 定期、高效的沟通机制,应对多团队、多专业合作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涉及城乡规划、土地规划,以及交通、生态、产业等多专业领域内容,规划编制团队往往由多个技术单位联合组建。建立沟通高效、统筹有序的工作机制,是保障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编制团队内部可建立不同层级的项目管理机制和不同专项的技术管理机制,制订分阶段、分任务的工作计划,通过定期的阶段汇报和进度报备,把控项目进展,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采用不定期的技术交流视频会议、二维协同设计等方式,提高多专业协同效率。


4.2  规划思路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需要促进区域凝聚协同发展共识,明确共同的价值导向和行动方向,共保资源底线,消除行政壁垒,制定区域协同政策,加速资源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规划总体思路可以按“一个目标、两大协同、三条底线、四个导向、五项支撑”来考虑(图3)。


3.jpg


图3  规划思路图

Fig.3  Diagram of planning idea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4.3  主要内容


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基础条件与问题风险、目标愿景与发展战略、空间格局与主体功能分区、特定区域专项空间规划、重点领域支撑体系规划、区域一体化核心区规划、保障机制与行动计划等。在各部分内容中,应强化区域一体化的研判和支撑,对涉及跨行政区的特别区域开展专项研究,加强对综合交通、公共服务、市政设施、安全防灾等重点领域区域一体化的统筹布局和共建、共享。对于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区,应加强城市空间格局和分区管控,统筹区域重大服务设施布局。另外还需要建立跨行政区域协(合)作政策机制,制定规划传导与衔接管控规则,提出近期重大行动计划(表1)。


4.jpg


表1  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内容体系表

Tab.1 Table of regional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content system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05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

(2021—2035年)》的探索



5.1  北钦防基本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北海、钦州、防城港三座滨海城市合称“北钦防”,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的沿海空间,也是北部湾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图4)。201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颁布《关于推进北钦防一体化和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北钦防一体化发展规划(2019—2025年)》,明确北钦防的定位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门户枢纽、与粤港澳大湾区联动发展的沿海经济带、引领广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宜居宜业宜游的蓝色生态湾区。


5.jpg


图4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范围图(底图审图号:桂S(2022)42号)

Fig.4 Spatial boundary map of Integrat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2021-2035)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2  北钦防规划工作组织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联合组织编制。规划编制涉及十多个厅级部门,共三市四县三十多个市、县部门,由五家单位联合编制。规划形成“1个总报告+10个专题研究”的成果。


在外部衔接上,规划采用过程式动态编制思路,推动各级各类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协调、对接,形成规划共识,达成引导空间规划纵向传导、横向协同的目的。一方面,规划制订《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协调对接方案》,采用定期协调、信息沟通、跟踪督导等方式,形成多层级、不定期协调工作机制;另一方面,规划制订《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衔接分析表》,针对省市之间、三市之间、市县之间、专项规划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进行五轮分析梳理,对相关规划阶段性成果提出具体的协调建议。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累计开展五十余次外部协调对接会议。针对与自治区级国土空间规划及北钦防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衔接问题,开展十余次重点版块的专项对接沟通。另外,通过规划会议对接、规划项目组交流、参与专家审查等方式,积极与相关专项规划衔接,推进规划协同编制。


在内部工作上,一是制订分工明确、组织有序的工作方案。通过明确工作组织、责任分工、工作内容、进度安排、专题设置、成果框架等事项,有序指导项目编制工作开展。二是采取规划总报告与专题研究滚动编制的形式。既有利于各版块内容及时协同对接,又适用于分时段聚焦解决各版块的关键问题。三是建立及时沟通反馈机制。强调多团队合作、沟通、反馈的时效性,在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召开内部协调讨论会议,定期进行工作进展情况统计,以灵活的组织方式推动团队合作(表2)。


6.jpg


表2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工作组织内容表

Tab.2 Work organization content table of Integrat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2021-2035)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3  规划主要内容和方法


5.3.1 以问题为导向,精准识别北钦防空间发展核心问题和重大风险


深入剖析制约北钦防国土空间一体化开发和保护的困难与问题,分析评估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风险,为规划统一认识、聚焦研究方向和优化国土空间空间格局提供基础依据(图5)。规划从区域整体发展和内部一体化面临的问题出发,从时间、空间、政策三个维度对核心问题和风险进行识别和筛选。通过分析、研判,规划认为,北钦防当前主要呈现六个阶段性特征,面临六个核心问题,需要应对三个重大风险(图6)。


7.jpg


图5  北钦防核心问题和重大风险筛选

Fig.5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core issues and risks screening proces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8.jpg


图6  北钦防阶段特征、问题和风险

Fig.6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stage characteristics, core issues and risks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3.2 以目标为导向,从更高的站位研判区域的定位目标和空间战略


一方面,从更高的站位去研判北钦防地区的战略定位、目标、格局和规模;另一方面,选取湛茂、厦漳泉、苏锡常等都市圈作为参照对象,综合判断北钦防所处的一体化阶段与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地构建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底线管控、资源保障、海洋利用、门户建设、空间增效、都市提质等方面对32项指标进行引导。根据战略定位和目标,提出北钦防一体化的六大空间战略(表3)。


9.jpg


表3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 年)》指标体系表

Tab.3 Indicator system table of Integrat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2021-2035)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3.3 从空间管控分区到政策发展分区,构建凸显主体功能的国土空间新格局


国土空间分区和主体功能分区实际上是两套空间管制规则,前者按照空间属性边界范围进行分类空间开发保护管控;后者按照行政管辖边界范围进行分类政策供给。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建立从空间管控分区到政策发展分区的规划逻辑。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首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为基础,将北钦防国土空间划分为生态空间、城镇空间、农业空间、海洋空间四种空间类型,针对各类空间提出相对应的发展和保护举措;其次以广西主体功能区规划方案为基础,以空间规划分区为依据,以乡镇行政范围为单元,分析乡镇范围内各类分区的数量、比例和重要性;最后确定其主导功能,确保主体功能定位和空间禀赋相适应(图7)。


10.jpg


图7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总体格局逻辑示意

Fig.7 The overall pattern logic diagram of Integrated Territorial Spatial Planning of Beihai, Qinzhou and Fangchenggang (2021-2035)

资料来源:笔者自绘


5.3.4 一体化协同和布局,促进区域联动发展与共赢


《北钦防一体化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将区域协同发展分为专项空间协同和重大设施布局两块内容。专项空间协同规划以指引性要求为主,主要针对开放发展空间、产业协同空间、特色魅力空间、海岸带陆海统筹区域及跨界重点区域五种特定区域,提出一体化协同开发和保护的空间引导要求;重点强化区域的互联、互通和合作平台建设,产业的集聚增效和布局优化,整合多元魅力资源要素,统筹协同海岸带保护和利用,分类协调跨界区域联防、联治与共建、共享。重大设施布局规划强调重大项目的传导和落实,主要统筹涉及区域服务功能的重大设施,提出设施标准和空间安排;重点打造一体化快捷交通网络,构建区域水资源互调、互补,推进重大服务设施共建、共享,促进重大安全保障联防、联控。


5.3.5 聚焦一体化核心区,塑造高品质滨海都市带


北钦防沿海地区现状向海集聚趋势明显,海岸线以北20km范围内,布局了三市超过70%的城镇人口、80%的城镇建设用地、85%的经济总量。同时,沿海地区是北钦防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的区域。因此,规划将滨海都市带作为区域一体化的核心区,也是规划上下传导、协调的重要区域。


规划以促进北钦防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强三市中心城区及滨海城镇在生态保护、功能衔接、设施统筹、品质提升、效率提高等方面的规划协调。一是加强功能衔接,合理调配滨海都市带的空间资源,将城乡建设用地占比严格控制在15%以内,保障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85%;二是强化组团功能引导,加快港、产、城融合发展,提出都市带22个城镇组团的功能定位、发展指引和管控要求;三是强化交通互联,实现滨海都市带快速通达,打造“130”快捷交通网,实现北钦防主城区之间1小时通勤、北钦防主城区与相邻园区及港区30分钟通达;四是营造都市带高品质城市空间,建设优质、多样的居住空间,营造活力开放的滨海公共空间,打造独具魅力的公园城市群,彰显多元交融的滨海城市特色。


5.3.6 以实施为导向,形成命运和利益共同体


规划以形成命运和利益共同体为目标,以完善一体化政策机制、强化规划传导、保障重大设施和工程为抓手,确保规划可实施、可传导。一是强化跨行政区政策和机制保障。建立区域交通、重大产业、重点设施、生态环保等共建、共管、共治合作平台和治理机制,探索建立土地、林地、产能、水资源、能耗、环保等核心资源要素的统筹配置机制,构建差别化的绩效评估机制。二是强化规划传导与衔接管控。加强规划对下位国土空间规划的指导和约束作用,建立“指标+分区+名录”的综合传导体系,严格落实规划确定的重大空间战略、空间布局和各类重大基础设施廊道等核心内容和要求。三是明确开发保护近期重大安排。以分期目标为指导,以重大项目为抓手,开展五大行动、两大工程、两个专项工作;建立分期、分类、分级、分责任主体的“重大项目库”,明确近期重点项目安排。



06

结语



促进城市群、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是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当前,全国多个省、市都提出城市群或都市圈的发展规划。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针对城市群、都市圈等特定区域编制的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是落实城市群、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和地方实现空间治理的关键抓手。目前,国内在区域性国土空间规划方面的实践案例和编制方法研究仍比较欠缺,需要更多的规划从业人员去进一步探索。 




微信底部名片-修改-2.4.png



常务理事单位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常务副理事单位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武汉市规划研究院
保利置业集团(上海)投资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复城生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武汉市自然资源保护利用中心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乐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临港九亭复旦科技园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支持单位
上海城策行建筑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南昌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闵行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包头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上海宝山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